范楼镇社区教育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镇社区教育中心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与相关单位、企业的通力协作,认真抓好农民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贯彻“科教兴农”和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班养校,提高社区教育效益
有校要有班,有班才能成校,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规模的形成。学校坚持“无短不活、无长不久”的办学方针,开办各种类型的学历班。今年33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在我校顺利毕业,招收22名初三毕业生到职高班学习,前两期已送往县职中继续学习,反映良好。这样,学校长班不断、集聚人气、促进发展。
(二)抓好培训,发挥社区教育作用
为使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工作更加普及,我们充分发挥星火分校的功能,主动协助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一是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做到: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以达到培训效果。二是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坚持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在农民中开展声像并茂的培训活动,同时编印各种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及时向农民传递科技信息和实践经验,有效地帮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坚持示范和辐射相结合。办好实验基地,培养典型,推广科技示范的成功经验,在面上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真正起到抓一户、带全村、富一方的作用。学校投入3万多元,在范楼镇胥河千亩经济林果园内租用5亩地建一个经济林果示范实验基地,主要是日本梨、甜柿等八个新品种,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渠
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效的系统工程。为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根据行政村区划调整的新情况,对全镇劳动力资源进行普查摸底,面对现状,加以细细分析与琢磨,认真研究措施与对策,落实好培训对象,组织专职教师认真上课。
今年1200名农村劳动力经过培训转移到本镇开发区的企业就业,主要工种是:服装缝制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对外来务工人员308人全部进行培训。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民的转移致富,而且为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开展活动,丰富社区教育内容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今年春节全县首场演出进社区文艺汇演在我镇范楼村社区开场;1月8日在范楼村社区举行“商贸促‘双创’共建新范楼”文艺汇演;4月30日在鲁套村社区举行“描绘建设宏图, 打造文明家园”文艺汇演;7月24日在范楼镇市民广场举行南京审计学院大学生和范楼镇留守儿童联欢会;9月28日各村单位自出节目在银林山庄乡村大舞台举行“全面达小康, 建设新范楼”文艺汇演,此台汇演在全县八个镇评比中获一等奖。11月26日在黄坝村社区举行“建设和黄坝, 共享小康年”文艺汇演。这一系列的文艺汇演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各级领导的赞赏。黄坝腰鼓队、范楼二支女子健身队常年在社区健身广场表演。今年7月组织20多名选手参加丰县第二届群众文化才艺大赛,均获得好成绩;三八妇女节组织队员参加县女子象棋赛,荣获乡镇组第三名;国庆节组织队员参加县男子象棋赛,荣获乡镇组第二名;从四月到十月组织20名运动员参加南京市第十九届运动会的全部项目比赛,均获好成绩,被评为市先进单位;11月下旬组织镇篮球队参加丰县
“和源”杯篮球比赛,荣获乡镇组第三名。春节期间,大马灯、小马灯、龙灯、舞狮、高跷等在本镇及周边地区表演;全年电影走进社区、校园50场,邀请剧团进社区演出10场。这样,真正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
(四)多方交流,提升社区教育特色
为提升社区教育特色,2011年10月与新街口街道社区实现城乡对接,双方多次走访交流,华侨路街道管理人员走进范楼社区教育中心对居民进行文明环保知识进家庭的宣传教育,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要求这样的活动常开展下去。今年3月,为提高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县教育局组织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赴昆山、华西、镇江等地考察学习社区教育工作;社区管理人员每年坚持参加省市组织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五)抓住创建,拓宽社区教育功能
学校的发展,只有通过抓创建,才能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知名度,提升办学档次。我校2006年创建为市示范学校、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县星火分校;2007年创建为市级镇社区教育中心;今年创建为市级绿色学校。
二、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实施农业部、教育部等六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重要一年。我中心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为实施“科教兴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全镇成人教育网络,加强领导工作,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指导帮助村企成人学校做好青壮年劳动力和职工的轮训工作。
2、加大成教投入,改善成教办学条件,把社区教育中心办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文化素质提高、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发挥镇社区教育中心引领带头作用。创建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中心。
3、搞好技术推广服务,注重技术信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特色农业更快发展。
4、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000人。
5、积极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农村致富骨干300人,培训其他各类实用技术8000人次。
6、邀请市、县专家来镇进行相关科技知识讲座。
2012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