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培训模式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谷里街道农民市民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江苏省社会教育“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JS-B-2011009)
结项等级:
优秀(2012.1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一、查找学习相关文献,找出研究的理论依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对课题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农民”特指为生活在谷里街道所有居民。“市民化”即农民在实现角色转型的同时,通过外部“赋能”与自身增能,适应城市,成为合格的现代新市民。“市民化教育”包括适应现代城市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就业技能与创业素质的培养以及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教育等。“策略”即方式、路径、模式等。
二、调查谷里街道农民生存、生活和教育的现状,找到农民市民化教育的原点和指向。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调查分析,撰写了10多份分项调查报告,找出了谷里街道农民与现代市民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行为方式缺乏理性,心态上往往是小富即安,生活散漫无序,消费生活方式落后,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等与现代市民素质不相适应。
三、制定谷里街道农民市民化教育的目标。通过比照谷里农民生存、生活、教育现状与现代市民素质的差异,制定了谷里街道农民市民化教育中长期教育目标:总体上来说应该是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能够适应现代工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装备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市民。其素质要求包括科学文化的基础素质、职业技能的基本素质、政治思想的核心素质(包括民主法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计算机外语的工具素质和懂市场、会经营、能创业的优势素质,最终达到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发展素质、提升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类型农民市民化的教育需求分类提出了教育重点。如:青壮年农民,突出提升科学文化和技能上的教育目标,引导他们参加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历教育,逐步具备由个体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和产业集团化方向发展的专业技能、创造和公关的综合智能素质。又如:失地农民就突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对外来的、流动的农民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使其懂得有关法律、规定,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把他们转化为新市民;再如:仍纯农业生产的农民则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生产技能,成为职业农民。而老年农民则加大健康保健和休闲娱乐教育,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促使谷里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教发达、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城乡统筹示范区和美丽中国样板区早日达成。
四、开展针对性的农民市民化教育实践。一是基于提升市民政治思想的核心素质目的,以“谷里讲坛”为抓手,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讲坛”以全体市民作为服务对象,把“学习宣传、教育养成”作为主体功能,把“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生活”作为讲坛宗旨,特点鲜明,富有特色。二是加强农民市民化教育的载体建设。先后编写了《魅力谷里》、《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市民免费学电脑》等系列农民市民化教育的教材、读本。部分教材获得江苏省首届自编乡土教材(读本)二、三等奖。三是基于培养市民职业技能的优势素质目的,开展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市民城市生存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基于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目的开展各类健康养生和文化休闲教育活动。
五、初步总结探索即符合谷里特点又可推广的农民市民化教育策略。一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借助街道办事处之力,通过政策、经费保障和行政监督推动农民市民化教育实践和目标达成,推动社区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二是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导,充分发挥民间各类文体骨干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休闲教育,使农民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提升生活品质。
课题研究主要结论主要成果
主要结论:开展农民市民化教育,提升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谷里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终极目标。社区教育在提升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方面大有可为。
主要成果:
1、对“谷里街道农民市民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农民市民化教育目标的制定,弥补了教育研究领域对农民市民化教育目标研究缺乏和认识偏低的不足。
2、开展的农民市民化教育实践,填补了农民市民化教育策略上的研究空白,也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涵。
3、编写教材、读本,加强了农民市民化教育载体建设。
4、探索出了谷里街道特色的农民市民化教育策略,进一步明确了农民市民化教育目标达成的路径。
5、课题组撰写了一大批系列的农民市民化教育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发表在各类期刊,为各地开展农民市民化教育和社区教育实践提供了经验。
课题研究社会影响
1、谷里市民在适应现代城市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科学文化素质、基本的就业技能、创业素质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2、深化了政府对农民市民化教育的认识,扩大了社区教育影响,社区教育在农民市民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街道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更加到位,市民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比例大幅提升。促进了学习型谷里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2011年,“谷里讲坛”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成人教育培训项目。
3、2013年,本课题的深化研究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被教育部职成司确定为立项课题。江宁区教育局也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承担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实验”的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本地社区教育内涵。